五絕指針療法的創出,源于張寶增醫生對醫學的愛好和長期臨床實踐經驗的總結。
張寶增醫生自幼喜好武術,對醫學的情趣也很濃,這也是因為年幼多病,往發寒熱之疾,深感病患折磨之苦的原因。
張寶增醫生喜讀武俠小說,十一歲那年偶得古本小說《水滸傳》,便愛不釋手,盡管其中字詞還不能熟識,還是看了一遍又一遍,書中人物直接影響著他的生活;他到處尋找武術大師,欲練成竄房越脊、飛檐走壁之功。
二十歲那年,參軍來到賀蘭山,終于有機會認識了武術教練李洪波老師,便實現了學武的夢想。經過一日日、一月月的勤學苦練,很快熟練了武術的基本動作及諸多拳術、刀術等套路,并領悟到了格斗、擒拿、點穴等基本要領;隨著時間的推移,武學的精進,身體也結實了許多,再也不見發生什么病痛。在練武的過程中,避免不了因沖撞、摔跌而受到某些損傷,張寶增醫生便利用點、揉等手法進行自我按摩調治,緩解傷損之痛脹;久而久之,祛痛手法越加精煉。參加工作以后,很多傷痛之外的病患也要求予以試治,治療后同樣得到很好的止痛效果;這樣時間一長,要求治療雜病的人越來越多,所見疾病也越來越繁多復雜,張寶增醫生不得不查閱諸多醫學資料來武裝自己。病人的增多,經常耽誤正常工作,不得已便正式開辦了指針按摩診所,真可謂“有心栽花花不開,無心插柳柳成蔭”。利用手指點穴就能治療各種難治之癥,受到了遠近患者的贊揚;于一九九零年九月十四日,涿州報進行了題為“醫德高尚的好大夫”的專題報道。
為了適應各種疑難雜癥的治療,張寶增醫生不斷地研究古今指針、按摩、點穴、推拿等諸多手法及治病原理,取其精華,進行手法變通,視其與人體陰陽五行、臟腑及經絡之關系,參,F代醫學理療之動,觀武術打斗中勁力而用,終于悟出以點為基礎,合點壓、點揉、點擦指法并用的新的治病方法;經反復在臨床上試用,與原中醫指針、按摩等法相比,治療時間短,見效快,效果好。因受各種電磁感應、電流、紫外線、激光等各種各樣的魔針、神針、電針、激發儀等等脈沖頻率進入人體治療疾病的感觸,又增添了極具促進血液流通作用的點振指法。至此,五絕指針療法以點打、點壓、點揉、點擦、點振五種指法,代替古老的推、拍、叩、振、揉、按、捏、揪、擠、壓等手法進行疾病的治療已初具模式,治療一般病癥,可見手到疼止的功效。 1/2 1 2 下一頁 尾頁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