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姓名:張劍鋒,張寶增 工作單位:涿州市五絕指針療法研究所 郵政編碼:072761 聯系電話:0312-3901862
摘要:本文從結石的生成因素及治療情況分別進行論述,找出結石癥復發的根本所在,并總結經驗,提出解決結石的有效方法。
關鍵詞:結石癥,復發,結石生成,治療,五絕指針療法
結石癥,世界性醫療難題之一。雖然在科技飛越發展的今天,對結石癥的治療各有所長,而且療效有的確是令人滿意,但結石癥復發的問題仍舊困擾著人類的健康。
人體是一個繁雜的整體,身體的康健與氣血津液的敷布及臟腑功能正常與否有著直接的關系;肺氣的宣發肅降,脾氣的運化,肝氣的疏泄,腎氣的溫煦等各各方面維持著體內陰陽平衡、氣血運行的正常。若某一臟腑功能失調,則導致吸收障礙、運化失司,造成瘀滯,結晶成石,發作各類結石等癥。
歸納起來,結石癥不外乎消化系結石和泌尿系結石兩大類;只是由于產生部位的不同而各命其名;如:“肝內膽管結石、膽囊結石、膽管結石、腎結石、膀胱結石……”等等。雖然各系統結石的生成因素各有不同,但實際上簡單說來就是由于物理變化(體內陰陽失調,臟腑功能下降)與化學變化(形成結晶或沉淀)的共同產物(生成結石實體);而產生物理變化(體內陰陽失調,臟腑功能下降)的因素又因人而異,以致產生的結石從顏色、形狀、性質等方面各不相同。如膽囊結石中,膽固醇類結石居多,其色多以黃色為主;膽紅素類結石,其色多以黑色為主;有的層層間黑、黃、白等顏色相互交雜為混合性結石。
結石癥的治療,諸多醫家都注重在了結果,也就是化學變化后形成了的結石,而忽略了過程和前因。如:藥物排石,只是在“溶石、化石、排石”的環節上下功夫;即使是真的把結石溶了、化了、排下來了,可結石到底是如何生出來的卻沒有考慮;沒有切斷生長結石的途徑,還不是再要生長嗎?況且,一些資料表明,有些藥物在實驗研究中有溶石的作用,但在人體內的溶石速度與人們期望值相去甚遠,大多數采用溶石治療的患者長年累月的服用“溶石”藥物,所生結石并無縮小,與未服藥的人相比沒有明顯療效。再者,由于藥物的結晶、沉淀及泄下作用,更致體內陰陽失調,臟腑功能下降,又會產生功能性病變(物理變化),繼續循環到生成結石。
激光、沖擊波、液磁振等碎石方法,往往管碎不管排;有的結石是擊碎了,但還是不能排下,時間一長,同樣還是出現發作癥狀。再者,這類碎石方法對臟腑的損傷性很大,使臟腑功能進一步下降,也就加劇了生成結石的過程。
手術取石,雖比較徹底,但對于多發性結石、多部位結石卻無從下手;同樣,手術的損傷性也就更大了,更有損臟腑機能;更有那切除臟器之術,雖永不能在切除之臟器再生此疾,但卻在本系統的其它部位又發生了。
以上種種治療方法表明,結石癥只是治療了化學變化后生成了的結石,并沒有恢復臟腑機能,沒有切斷生成結石的途徑;所以就不能說是治愈了,當然復發率也就高了。比如:肝膽結石大部分是由于體內濕熱不能下泄,日久煎液成石,若只是排石不除濕熱,濕熱不還是會煎液成石嗎?
所以,要控制結石癥的復發,既要排除體內現有的結石,更要切斷生成結石的途徑,使之體內陰陽平衡,臟腑功能增強,也就消除了結石復發的機率。
從概念上講,結石癥的“復發”有兩層意思;一為結石未排凈,也未經儀器復查,只是在發作癥狀上緩解消失了,好多病人就以為結石癥已經好了,間斷治療了;可由于結石再次發作時卻又以為是復發了,這主要是對結石癥的認識不夠造成的。二是結石真的排下來了,而且復查無異常,由于臟腑功能沒有恢復,導致結石癥的復發。
本所根據中醫理論對結石癥進行辨證論治,根據病人之發病史、臟腑功能情況及臨床體征充分分析、診斷,找出其發病根源,掌握病癥發病過程及臟腑影響情況,對各類不同的結石癥作出不同的治療方案;采用五絕指針療法對多經脈進行全身調理,根據所需,選取最佳穴位組成方穴進行刺激,調節體內陰陽,增強臟腑功能,以達解決結石癥的問題。同時,指導病人認識結石癥,了解結石癥,醫患共同努力抑制結石癥的復發。 |